笔记与流年

2007/01/30

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失踪了

刚刚看到的消息,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失踪了。他周日乘帆船出海后就一直没有回来,随后他妻子就报了警。Jim在数据库理论方面有杰出的贡献,因此获得了1998年ACM图灵奖。

之所以在此一记,是因为我周日刚买了他一本讲事务处理的书。不想周二就闻此噩耗。

标签: ,

2007/01/26

我的Google协作(co-op)搜索引擎

把我自己两三年来收集的近400个技术Blog进行了整理,创建了我自己在Google协作(Google co-op)上的一个搜索引擎,主题是程序设计方面的。其实我颇希望出现能在del.icio.us和Furl之类的网站上继续深加工的搜索引擎。它可以把个人不经意间收集到的点点滴滴的知识会聚起来,然后再分享给大众。

我的定制搜索引擎:程序设计

Google Custom Search

如果你觉得我的这个搜索引擎还算好用,欢迎一起加入Google协作。

标签: , ,

2007/01/21

互联网为什么会如此有影响?

虽然我在IT行业,但问了自己一个很简单的关于“互联网与社会”方面的问题:互联网为什么会如此有影响?竟然没有很快就回答出来,反而经过了一晚上的思考后才获得了我自己满意的答案。

维基百科的“技术”条目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技术的存在取决于人们的需要,并满足其需要。早期人类创造及使用技术是为了解决其基本需求。而现在的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广泛的需求和欲望,并需要一巨大的社会结构来支撑它。”

互联网满足了人们沟通、交流的需要。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绝非只有互联网一种技术,几千年的邮政网路,几百年的电讯网路。那么互联网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呢?仔细考虑一下,就会知道不同之处所在了—互联网首先连通的是计算平台,然后才通过其他手段再与人连接在一起;而计算平台上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。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运行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,这才是互联网的非凡之处。

六、七十年代是网络技术、人机交互技术、个人计算肇始的时期,八十年代PC广泛应用,九十年代才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。这并非偶然,前一个年代的发展为后一个年代创造了条件。那么在不同年代里,互联网上的应用都有那些呢?

以我个人的经验,在九十年代接触到有影响的应用是Web、email和BBS。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则看到了:

  • 搜索引擎的广泛影响。
  • IM的大规模使用。
  • P2P的文件分享。
  • 电子商务网站的成功。
  • 网络游戏的火爆。
  • 创新的Web网站:个人及其人际关系更多的嵌入到网络里(Blog等);基于简单分类规则的信息分享(del.icio.us、Flickr);有坚定目标的大规模群体协作(Wikipedia)。
互联网如何影响社会,其实取决于其上的应用。

关于“互联网与社会”方面更细致的研究需要再去考察什么呢?我还可以问自己许多问题。今天先从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开始。

Update:朋友很敏锐的指出我基本上是从技术本身来看问题。互联网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是不同的—“互联网的中国发展,是绕不开信息自由和网络控制的;因为媒体的缺乏,给了中国互联网取代主流媒体的地位,这是西方不曾有的故事”。我同意他的观点。

标签:

2007/01/11

发现译言

昨天在公司上网,偶然发现了才成立一个月的网站译言。稍微浏览了这个网站,我欣喜异常,终于又有了一个新的学习型网络社区。译言的口号是“让我们一起发现、翻译、阅读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”。在译言创建者的Blog里有下面两段话,说明了译言的作用,可算是小小的介绍:

译言首先是读者阅读中文以外互联网的一扇窗。通过它,中文读者能获得原本无法获得的有用、有趣、有价值的信息。读者可以浏览、RSS订阅某个分类下的译作,比如技术和视频。也可以阅读某一个小组,集中于某一个方向的译作,比如成功创业案例TechCrunch摘译投资。还可以浏览某一位译者的作品。

而对于译者,译言是我们发现、学习、翻译、交流的平台。在小组中, 译者可以推荐某一方向有价值的内容,可以认领推荐进行翻译。还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。译言提供了一个集成原文浏览、译文编辑和自动翻译为一体的工具。希望 它能让翻译的过程变得轻松流畅。对发表了的作品,译者可以看到阅读量,了解您的努力对多少人产生了影响。同时通过评论、评分机制与读者交流。

我非常看好译言,相信它能成为豆瓣之后的又一个有影响的Web2.0网站。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:媒体与学习型互联网社群逐渐合一。

另:推荐朋友TianTian和VanVan快去译言上面建立一些人文方面的小组。

标签: , ,